集成微系统科学工程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Microsystems

致关注集成微系统实验室的同学

时间:2016-06-05

致关注集成微系统实验室的同学

同学们决定读研究生,意味着3年青春年华的付出,感谢您们对我们实验室的关注,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们更适合的选择。

每年5月开始陆续有大三的学生咨询我们实验室的推免生招生问题,10月开始又会有考生咨询,随着推免生和考生录取工作的进行,还会有一些询问,确定录取后,仍然会有问题咨询。合照_副本_副本_副本

再次,感谢同学们将我们实验室作为您们的选择之一,您们的成长是我们实验室发展的使命和基石,我们学生、师生、校友之间的研究与合作是实验室常为新的源泉。为了尽量避免临时回答问题的不完整和随意性,这里,我根据近几年的情况,试图回答一些同学们关心的共性问题。

  • 实验室的科研方向

从2002年至2010年,实验室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为产业培养急需人才,实验室开展了数字、模拟、射频、SoC芯片设计,建立了从芯片到系统和从系统到芯片再到系统的流程,同时借鉴了华为的IPD项目管理流程。目前,我们实验室培养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生已累计超过300人,在读研究生50多人。1

2010年以前,IC设计企业严重缺人,即使在读的研究生到企业实习,都有机会挑大梁,我们一名学生到深圳一家知名的IC设计企业实习,作为核心研发人员做的多点触控芯片,就是导致这家公司盈利并上市的唯一产品。

2010年之后,随着产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IC设计人才同时具有系统的认知,并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思维。为此,实验室引导和鼓励学生启动了若干系统项目,促成了学生的毕业创业。他们坚信自己的能力,相信研究的结果能够引领产业服务社会。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王阳元、杨芙清、张兴、黄如、沈绪榜等许多老师指导实验室的发展并参与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深圳各级政府和许多企业支持和帮助实验室的成长,还有实验室300多名研究生的辛勤付出,我们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和真正意义上的集成微系统科学工程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集成电路设计、验证、测试、封装,包括基于新器件的电路设计研究。

集成传感器、电路、信号处理、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的智能微系统

研究目标:创新引领、服务社会,实现科学工程与应用的结合。

实验室的当前任务:

1. 地震监测和预测系统

包括地下多分量传感探头、地面数据终端、云数据中心,是一个传感与材料、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综合系统。

2. 血液检测和预测系统

运用红外、震动、心电等无创多分量检测技术,研究无创血糖、无气囊血压、脉搏等检测或监测问题,包括信号采集硬件、智能手机、云平台,也是一个传感与材料、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综合系统。

3.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芯片、体表监测通信芯片等IC设计项目

IC设计是我们实验室长期开展的一个方向,设计并流片验证了多款数字、模拟、射频、DSP、SoC等芯片,涉及了媒体处理、基带处理和RFID等研究项目。

基于本部黄如老师的TFET研究积累,开展TFET设计单元库及电路设计的研究。基于康晋锋老师的RRAM研究积累,开展RRAM神经计算芯片研究。

围绕医疗电子,开展了柔性电极心电采集芯片及体表通信的研究。

4.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定制鞋等学生主导创新项目

以创新引领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创新或集成创新是实验室鼓励的一种研究方式,几乎完全以学生为主导开展。

5. 生命过程连续监测和大数据健康分析

今天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缺少对生活过程的看似简单的认知,缺少无创连续生命特征的监测/检测技术及其相关研究,我们不知道我们吃什么、吃多少合适,也不知道我们怎样睡、睡多久合适,我们每天该做什么、做多少运动合适,等等。该研究希望简单获取日常生活数据,据以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深度学习,进行健康研究。IMG_4594_副本_副本_副本

  • 实验室的招生需求

专业:计算机、微电子、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生物生命科学、中医药学专业的具有信息技术兴趣的学生。

推荐:我们实验室在读生、毕业生的推荐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因为他们对实验室有较多的认知。

关注: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强的执行力、求精求细的研究精神。

希望:(1)不要拘泥于专业,专业知识是发展的基础,而不是束缚,要敢于融合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敢于挑战任何问题。(2)要努力发现并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一个融合的重要阶段。

  • 其他问题

本科毕业设计:欢迎来实验室开展毕业设计,这样能够早一点熟悉实验室环境,适应研究生阶段生活,但是,来不了也没有关系,我们会建一个实验室新生的微信群进行交流, 暑假提前入校, 同样欢迎新生早一点来校,熟悉实验室环境,适应研究生阶段生活。

王新安

2016-06-05

附:导师简介:王新安 教授
20140411120307408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集成微系统科学工程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友会会长。长期从事微处理器体系结构、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以及生命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
    截至2014年底,累计发表论文190多篇、申请专利150多项,其中国际PCT专利申请11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50项,编译著3部,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省市政府课题及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累计培养研究生290多名,其中博士生19名。
研究领域与方向:可重构算子设计方法、可重构算子阵列FPGA、神经计算芯片、集成微系统研究、大地震监测技术和生命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联系方式:0755-26035359     wangxa@pkusz.edu.cn
汪波  助教授:
汪波
    硕士生导师,法国利摩日大学高频微电子博士、INSA-Lyon集成电路硕士。在模拟和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分析和验证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曾经与意法半导体合作进行射频压控振荡器的研究; 与Agilent Esof合作进行锁相环(PLL)的设计和仿真。曾在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纳米技术实验室(INL)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下的XLIM实验室从事高频微电子研究工作。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SCI/EI文章20余篇。IEEE会员,固体电路分会会员。主持或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提升计划等科研项目。
研究领域与方向:低功耗模拟与数字混合信号电路设计、 面向可穿戴的医疗电子电路系统。
  • 联系我们

王新安   电话:0755-26035359    邮箱:wangxa@pkusz.edu.cn

汪波     电话:0755-26032269    邮箱:wangbo@pkusz.edu.cn

李秋平   电话:0755-26032323    邮箱:liqp@pkusz.edu.cn

 

*欢迎合作~

欢迎产业界朋友洽谈合作,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的产业化工作~

 

*AETA地震预测AI算法大赛播报~

本次大赛已经进入紧张刺激的决赛阶段。20个团队进入决赛,根据一周的数据对未来一周川滇地区3.5级以上的地震进行地震三要素的预测。目前已经进入第十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