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本实验室以微观分子理论为出发点,以解决新材料开发过程中实际问题为科学目标, 发展完善精确而有效到复杂体系量子动力学等理论方法, 结合仿真设计与实验测试试验,建立材料体系微观基本结构以及动态理论模型,研究决定材料体系结构、性质、 功能和工作机理的分子理论基础。 结合北大新材料学院到新能源战略,从分子水平 设计开发新能源材料,从而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实现材料到低成本可控制备。
实验室研究方向
真实材料体系的动力学过程绝大多数处于非平衡态,并且与表面界面性质密切相关。 复杂体系、表面界面与非平衡态是当今动力学理论公认的难题和热点。 因此实验室重点研究材料体系表面、界面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过程(比如能量耗散 过程) 和反应机理,以及表面形貌、缺陷对动力学的影响,为选用新材料、改进材 料性能和制备 工艺提供指导信息,提高电池安全性、电池效率、寿命、以及快充 能力。
(3)材料体系核-电子耦合量子理论
原子核与电子的耦合相互作用在材料体系中非常重要,比如材料的超导电性与 电子-声子(晶格振动)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实验室通过发展非绝热(即多个势能 面之间的耦合)量子动力学理论,研究材料体系电子结构与原子核耦合运动的演化 规律,即电荷/载流子/激子输运动力学中的量子效应和相干性,寻找提高太阳能 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功率密度、改善结构性 能以及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并探索二 维原子晶体生长动力学与可控制备以及超导电性等新奇特性。同时研究超短氢键对 光电功能材料结构、物理性质、以及性能的影响,设计开发基于超短氢键的新型光 电材料。
实验室开放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