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微系统科学工程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Microsystems

 

一、名师风采
1张兴 张兴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小尺寸MOS器件物理与结构、CMOS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技术、新型纳米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20余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科技预研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4部,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等8项省部级奖励。
黄如 黄如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器件、工艺、模型模拟、RF电路。已出版著作4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 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项,获专利申请号的专利32项。
图片14 王新安   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集成微系统科学工程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副会长、入选深圳高层次地方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核/众核/阵列处理器、SOC架构及设计方法学、IT经济学,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了20多项国家科研课题/企业合作项目;发表论文20多篇,申请专利10项,译著3部。
金玉丰 金玉丰   教授,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光电子、微电子和微机电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曾分获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三项发明专利;出版专著一部、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SCI/EI检索20余篇。
LEECHONGREN 李崇仁   教授,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资深教授,从事半导体器件、数字电路与系统、模拟电路、SoC测试与可测试设计诸领域之教学研究三十余年。
anhuiyao 安辉耀   教授,研究方向:芯片设计及开发、计算机网络、高性能路由、网络与信息安全、图象处理及模式识别。
连志斌 连志斌   副教授,研究方向:集成电路验证。
赵勇 赵勇   副教授,研究方向:移动视频算法研究、车载移动视频、智能交通与智能视频分析、行业视频应用系统。
崔小乐 崔小乐   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测试技术与可测试性设计、软件工程,先后承担“九五”、“十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础预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港创新圈、深圳市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已在国际会议与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方向:VLSI验证与测试技术、EDA技术、SoC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研究。
林信南 林信南   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MOS器件物理和模型、新结构器件模型和工艺、基于前端工艺的三维集成技术,于IEEE Trans. on Electronic Device等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5篇。
汪波 汪波   助教授。法国利摩日(Limoges)大学高频微电子博士、INSA-Lyon集成电路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射频电路设计、模拟电路、UWB通信系统、 EDA建模仿真等。IEEE会员。先后参与意法半导体、安捷伦、以及欧盟等多项科研项目,与意法半导体合作进行射频压控振荡器的研究; 与Agilent Esof合作进行锁相环(PLL)的设计和仿真,研究成果被应用在业界领先的IC射频仿真GoldenGate软件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二、博士后 
图片1 沈劲鹏  博士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09级博士。
 
三、实验室管理
陈红英 陈红英   工程师。主要负责EDA软件、IP核的管理使用、实验室管理、在集成电路方面扩展流片服务,关注MEMS加工、功率器件、高压器件的设计开发。
武德海 武德海   工程师。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及外协服务。
王磊 王磊   工程师。主要负责和一楼工程实验室配合,面向材料做测试、传感器的加工等。
徐伯星 徐伯星   工程师。主要负责软件开发。
何春舅 何春舅   工程师。主要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物料管理、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的进展控制,项目的验收)及实验室日常管理。
李秋平   科研助理。实验室15届毕业生,主要负责实验室的对外合作联系、参与项目研究。
*欢迎合作~

欢迎产业界朋友洽谈合作,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的产业化工作~

 

*AETA地震预测AI算法大赛播报~

本次大赛已经进入紧张刺激的决赛阶段。20个团队进入决赛,根据一周的数据对未来一周川滇地区3.5级以上的地震进行地震三要素的预测。目前已经进入第十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