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吴忠振课题组 Wu Research Group
薄膜技术与装备实验室

北京联合大学王福贞教授来访新型镀膜技术与装备实验室

时间:2019-04-23
        2019年4月18日,北京联合大学王福贞教授来访新材料学院新型镀膜技术与装备实验室做了专题报告并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王福贞教授身为真空镀膜行业的知名专家,退休二十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真空镀膜行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深入真空技术行业的第一线,亲临企业的工厂、车间,无偿指导企业提升技术、解决问题,培养技术人才。其在网易云课堂开设的《离子镀膜技术》一课已成为各高校、企业相关从业人员学习的必备基础教程,至今已有6800余人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18日上午,王老师在北大深研院C302为同学们做了名为《真空镀膜技术的进展》和《配置弧光放电等离子体清洗源的镀膜机》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真空镀膜的基本原理,镀膜设备的发展过程以及市场最新的镀膜技术和设备。报告中王老师抛开了传统说教模式,运用大量动态图形并结合企业生产的真实过程为同学们展示了真空镀膜的技术原理和最新技术设备,让深奥的等离子体理论变的易于理解,这大大加深了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让 同学们巩固了基础、增长了见识,收益颇丰。

        在随后的交流活动中,王老师走下讲台坐到同学们身边,认真倾听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当有同学问及王老师中国的真空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时,王老师分析道:“外国的设备厂家,都侧重于设备和工艺的研发,每一个细节都不断反复研究、论证、实验和优化。而我们国内的设备厂家基本上还处于山寨外国设备的阶段,只知在西方现在研究成果上去模仿设备结构,减少辅助用料,再降低做工精度,然后压低成本,低价竞争。我们要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和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但我们现在的大多数设备企业的工程师和设备操作人员大都不懂真空镀膜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气体放电原理,电磁场与等离子体运动关系等都尚不明确,这使我们的设备制造商没有利润也没有能力去作更多更精细的研究,做不出好设备,好产品。使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只能使用外国的设备做产品加工”。最后王老师鼓励同学们要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关注国际市场,开放眼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为我国真空镀膜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下午,王老师在实验室负责人吴忠振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实验室。吴老师向王老师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在涂层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科研设备及其在真空镀膜领域所取得的多项技术成果。对于实验室在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王老师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她说我们的科研单位、镀膜企业都应该打实基础,立足长远,专注于新型技术开发和高级人才的培养,迎难而上,发展属于自己的高端技术设备,打破外国技术壁垒,促进我国真空镀膜行业的发展。

        在一天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都对王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谆谆教诲所感动,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仍为了中国真空技术的发展和超越仍东奔西走,劳累奔波,呕心沥血。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年轻人做出了表率。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的钦佩之情,并表示要以王老师为榜样,立足于自己的研究课题,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开拓思路,积极进取,为中国真空镀膜行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福贞教授简介:

1935年4月出生于天津,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金相热处理专业,分配在北京工业大学任教。1984年调入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任教,1994年退休。北京巿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6年与航天部六九九厂合作研制成新型空心阴极离子镀膜机,1988年多弧离子渗金属技术获奖,1994年研制成大弧源多弧离子镀膜机。先后获得以旋转磁控柱状弧源为核心的系列多弧离子镀膜机实用新型专利共十项。这些专利产品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我国我多弧离子镀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的竞争力。她先后发表离子渗氮、多弧离子渗金属、E型枪离子镀、空心阴极离子镀、多弧离子镀膜技术和各种多弧源等科技论文三十多篇,1989年出版专著《表面沉积技术》,2006年出版《气相沉积应用技术》,参编《金属热处理手册》(第二版、第三版)。曾任中国真空学会薄膜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耐磨技术委员委员,中国热处理学会气相沉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