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吴忠振课题组 Wu Research Group
薄膜技术与装备实验室

新型镀膜工艺与装备实验室师生受邀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

时间:2016-11-02
        2016年10月22-25日,第十一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及第七届国际表面工程会议(ICSE)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新型镀膜工艺与装备实验室师生受邀参加该会议。吴忠振老师在表面装备技术论坛做特邀报告,郑博聪博士、博士生崔岁寒、硕士生翁宇昌分别在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做口述报告。本次会议,实验室师生不仅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了解了国内外同仁的研究动态,收获颇丰。
        该学术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承办。会议由大会报告、分会论坛和海报展示等环节组成。大会报告邀请到了徐滨士院士、薛群基院士、Niels Hansen教授、魏荣华教授和Sam Zhang教授等16位国内外知名学者,通过大会报告近1000名与会者了解到了国内外表面工程领域主流研究方向。分会论坛由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生物材料表面论坛、表面改性论坛、高能束-热喷涂论坛和表面装备技术论坛等五个论坛组成。
        吴忠振老师受邀在表面装备技术论坛做《无机超疏水涂层的微弧氧化法制备研究》的报告。吴老师分析了阳极氧化技术和微弧氧化技术在制备微纳米结构涂层材料时的优缺点,提出采用微弧氧化的放电模式结合阳极氧化的偏酸性电解液,通过控制微弧氧化不同阶段的生长与刻蚀,制备了具有多级纳米结构的氧化铝陶瓷涂层,实现了纯无机材料的超疏水性能,最大疏水角可达150.3°。由于涂层由氧化铝陶瓷材料组成,相对于传统的有机材料制备的超疏水涂层,具有力学性能好,不老化,长期有效的优点。为进一步提高涂层对基体材料的防护作用,报告还提出通过对涂层生长过程的控制,将涂层厚度提高到10 μm以上。此外,报告还探索了不同的铝合金材料和大面积试片上面生长涂层的超疏水性能的均匀性,发现该技术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大面积镀膜的均匀性,必将在高层建筑自清洁、舰船减阻等工程应用中获得巨大应用价值。
吴
吴忠振老师受邀做报告
        郑博聪博士做了《基于HiPIMS的筒形源等离子体输运与沉积速率研究》的报告。郑博聪博士从模拟方面入手来研究筒形源(实验室为解决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速率低和打火造成膜层质量下降等缺点而自己自行设计研发的新型离子源)的等离子体输运与沉积速率。通过建立能够描述HiPIMS等离子体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演化的扩散模型,将气压的影响约化到磁场上,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不同参数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并采用等离子体整体模型的方法确定等离子体源的边界密度,模拟结果与实验诊断获得了较好的吻合。并利用此方法对筒形源的半径和靶面宽度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筒形源相比相同功率密度下的普通平面靶的沉积速率提高2-3倍,突出了筒形源的巨大应用价值。
郑
郑博聪博士做报告
        博士生崔岁寒做了《筒形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源的仿真设计开发及优化》的报告。崔岁寒同学从仿真方面出发,通过对筒形源磁场布局结构的仿真,提出了八磁铁均匀排布能够使靶材刻蚀均匀,提高靶材利用率。并针对实验中实际发现的由于漏磁导致筒形源靶面刻蚀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电场阻挡和磁场补偿两种方案解决漏磁问题。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电场阻挡和磁场补偿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漏磁问题,提高靶材刻蚀均匀性。仿真结果对优化筒形源设计、提高筒形源放电性能和靶材刻蚀均匀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我
博士生崔岁寒做报告
        硕士生翁宇昌做了《P、Fe稳定的微弧氧化涂层的制备与耐腐蚀性研究》的报告。该研究从钢铁材料的磷化处理工艺获得启发,通过在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中引入P、Fe元素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实验中通过在含P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草酸高铁铵对LY12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成功将P、Fe元素引入微弧氧化陶瓷膜中,并生成稳定相。通过此方法制备的陶瓷膜硬度最高可达1200 HV,并且盐雾腐蚀1800 h后表面仍无腐蚀痕迹,其耐腐蚀寿命是常规微弧氧化涂层的3倍左右(600-800h)。此外,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涂层的电化学钝化区电压高达10V,远高于常规涂层的(0.2V左右),表现出超强的耐腐蚀性能。
翁
硕士生翁宇昌做报告
        24日晚20:00-22:00,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举行了表面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会上讨论了表面技术与装备专委会的发展与成绩,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会上吴忠振老师受聘为表面技术装备专委会第一届委员。
聘书 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