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生复合环保材料工程实验室
Shenzhen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co-efficient Recycled Materials

大学城名家讲座:“垃圾围城”的突围之路

时间:2013-09-27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由此带来的地下水污染、恶臭扰民等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很多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突围,已刻不容缓!

        如何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境?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减量?垃圾处理应采用焚烧、还是填埋?9月14日,徐期勇教授做客“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从垃圾源头产生入手,通过垃圾处理方式解析,并引入国际最新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探讨我国“垃圾围城”的突围之路。

垃圾围城的困境

        开讲前,徐期勇教授便给读者播放了《垃圾围城》的影片,让读者很直观的了解和体会“垃圾围城”的现状。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全国四分之一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每年,全国城市因垃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30亿元。

        由住建部提供的数据,2013年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上海市日产垃圾2万吨,广州市日产垃圾1.8万吨,深圳市日产垃圾1.5万吨。城市垃圾体量以超过10%的年均增长率攀高。此外,还有大量“洋垃圾”入侵:据统计,全球电子垃圾七成进入中国。这些垃圾常常不经过任何处理,被随意丢弃,或以最简单的方式焚烧填埋,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徐期勇教授给读者展示多则因垃圾导致水源污染、动物死亡、居民致癌的新闻图片,让读者们意识到,我国垃圾污染的严峻形势。

垃圾的处理技术

        垃圾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回收利用、堆肥、焚烧发电、填埋。徐期勇教授结合国内外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对垃圾处理技术展开讲授。

        徐教授首先播放视频短片,让读者感受到国外清洁环保的堆肥技术,接着展示国内封闭、恶臭、低效的堆肥方式,然后以一系列图片为读者讲解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工作原理与科学的垃圾填埋方法。

        垃圾的不规范处理往往引发环境问题,徐教授着重强调了垃圾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垃圾焚烧产生颗粒物、硫化物、氮化物、酸性气体、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2007年6月,北京由于居民反对,叫停六里屯垃圾焚烧厂;2009年底,广东番禺、江苏吴江的垃圾焚烧项目也因居民强烈反对而停建。然而,焚烧垃圾却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不仅能减少垃圾体积,减轻垃圾重量,缓解“垃圾围城”现状,还能发电供能。因而,如何处理垃圾,如何对待垃圾焚烧是政府与民众一直争议的问题。

垃圾围城的突围之路

        如何突破垃圾的围城之路,徐期勇教授向读者介绍突围途径:一、源头减量,二、垃圾分类,三、回收资源利用,四、能源转换。

        垃圾源头减量,主要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我们是垃圾的受害者,也是“垃圾围城”的制造者。徐教授呼吁读者以俭养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拥有绿色大自然。政府可采取垃圾收费制度如定额收费、按体积收费或按量收费等措施来达到垃圾源头减量的目的。垃圾分类可减少垃圾的数量,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比例,节约垃圾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能源转换是垃圾围城突围的重要议题,“垃圾能源化利用”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定程度上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缓解能源进口的需求,降低环境污染等;“有机垃圾”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可用于加热、照明、发电、车用燃气等;且其产生的“垃圾填埋气”不同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它是“全天候”能源。然而,垃圾填埋目前还面临很多技术困境。

        垃圾突围之路是个漫长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起至2000年,国家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八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城市全面、持续开展生活垃圾计量制收费和源头减量。据调查,九成人支持垃圾分类,但实际行动的不足两成人。

        讲座接近尾声,徐教授提出,以长期的国民教育为基础,政府鼓励发展垃圾处理的完整产业链,才有可能真正突围成功,解决“垃圾围城”的现状。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原文及讲座课件详见http://lib.utsz.edu.cn/news/2013-09-17/4417_13793836696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