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与先进显示重点实验室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Advanced Display Lab

张盛东老师受邀主讲“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

时间:2019-07-03

2019年6月15日(周六)下午,张老师做客大学城图书馆,主讲本期的“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做了《探“显”之路——信息显示技术的前世今生》的专题讲座。“名家讲座”是面向深圳大学城师生和广大市民的公益性高端学术讲座,由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联合主办,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承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协办。自2010年12月以来,已有百余位专家、学者受邀先后走上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讲坛。
作为本期的主讲嘉宾,张老师通过信息显示技术简介、显示技术发展历史、显示技术发展动态和中国显示技术现状和展望这四个方面,通俗而又不失专业地讲述了信息显示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讲座伊始,张老师提出了三连问: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显示?什么是信息显示技术?以此带动听众对于信息显示的思考。接着张老师基于自己多年的研究,把名目繁多的各种显示技术分成了真空显示技术和半导体显示技术两大类。真空显示技术以阴极射线管(CRT)和等离子体(PDP)为代表,而半导体显示技术以液晶(TFT-LCD)和发光二极管(TFT-LED)技术为代表。半导体显示技术是主要的发展方向。讲座从原理、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控光)元件等方面,对比了AMLCD、AMOLED、AMQLED、AMμLED这四种半导体显示技术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给听众建构了信息显示知识的基本框架。
接着,张老师详细讲解了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从1897年德国布来恩发明CRT,到PDP显示的昙花一现,再到TFT-LCD显示技术终于成为显示技术的霸主,张老师娓娓道来。显示技术的历史,真是群雄争霸、精彩纷呈:欧美目前几乎没有液晶生产工业,但是重大发明、发现和原创专利基本来自美国和欧洲;日本曾在1972-1998年占垄断地位,号称“液晶王国”,但进入21世纪相继被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超越;韩国采取跳跃式发展,形成三星和LG两大巨头;中国台湾突发式发展自2002年发展许多代生产线,与韩国并驾齐驱,集中精力发展TFT-LCD。但是,近年来,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台湾的信息显示产业在走下坡路。对于现代显示技术的历史,张老师指出了四个重要时间节点: 1960年基于CRT技术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91年的第一条TFT-LCD生产线、2009年AMOLED用于手机和电视以及2015年量产柔性AMOLED显示屏。

讲座的第三部分是显示技术的发展动态。第一个发展动态是,超高分辨率(8K)的出现。第二个是AMLCD与AMOLED之争。现在LCD技术进入成熟期,OLED处于成长期。现在看起来,小尺寸显示中,OLED可能未来会占据优势;而大尺寸显示中,LCD占优的概率较大。究竟OLED能否全面代替LCD?第三个发展动态是,柔性显示进入快速成长期。第四,谁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张老师打趣地说,虽然一直在争论LCD和OLED谁更能占据未来市场,但是可能还没等它们争出胜负,又都被其他技术打败掉。量子点显示和Micro-LED显示就有这种潜在可能性:量子点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优秀发光材料;而一旦巨量转移技术获得突破,Micro-LED的前景也将十分光明。对于目前的显示技术发展动态,张老师用三个词来总结: “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和“芯屏契合”。
最后,张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中国显示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国际显示界的地位大大提高。我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新的投资热点地区。在产线建设和庞大下游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全球显示产业重心向我国转移的速度加快。但是,如果我们要从大国迈向强国,这条道路依旧任重道远。

在最后的讲座提问环节,张老师根据大家的疑惑与困扰,分享了宝贵的见解,为本场讲座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