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特大城市包容性更新与治理”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11月19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委员会和深圳大学联合主办,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大学城市设计研创中心联合承办,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协会支持的学术会议超大特大城市包容性更新与治理在深圳大学本原设计中心本原讲堂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主任委员阳建强教授,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经理、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副主任委员黄卫东教授和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杨晓春教授组成。共有来自境内外各高校及规划设计研究机构的14位学者与行业专家带来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来自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的管理者代表,以及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的老师参与了圆桌讨论。

本次会议的特邀嘉宾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副主任委员边兰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田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袁奇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副主任委员黄瓴,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广东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蓝宇蕴,北京大学一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志,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主任何深静,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仝德,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张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分会副秘书长陈宇琳,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赖亚妮,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嘉,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军。

会议开幕式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杨晓春教授主持。杨教授指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提炼超大特大城市包容性更新的前沿理论,总结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更新的实践经验,梳理更新中的治理创新思路,为推动我国城市更新理论创新以及超大特大城市包容性更新实践提供借鉴与思考。

深圳大学徐晨副校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领导一如既往地支持深圳大学规划学科的发展,通过参会对学科领域的重要性有更清深刻的认识!

专题会议一“城市更新规划

会议上午场聚焦“城市更新规划”,由黄卫东副主任主持。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

阳建强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主任委员

阳建强教授首先提到,城市更新自产业革命以来一直都是国际城市规划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是城镇化水平进入一定发展阶段后面临的主要任务。然后指出进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的现实背景、 目标价值、内涵属性、动力机制、 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与过去相比,均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并从城市更新发展轨迹与学术活动回顾、城市更新的思想渊源及其本质内涵、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更新应对三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进行了总体阐述和理论概括。

“双老化”住区的居住特征与更新策略初探

边兰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副主任委员

边兰春教授重点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在当下集中居住的老旧住区的“双老化”问题,提出如何对“双老化”住区进行积极老龄化框架下的更新改造,促进老年人在社区中保持积极有活力的健康生活状态,尽可能地延长从老龄到失能状态的时间。以北京中心城区(除去绿化隔离带地区)及四类老旧住区为例,对“双老化”住区的形成演变、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居住特征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双老化”住区的更新策略。

战略引领、片区统筹、利益均衡——对城市更新行动的思考

袁奇峰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袁奇峰教授通过对广州历史城区形成与发展过程和典型城市更新案例阐述,提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明确战略目标和区域布局,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通过讲述在珠江新城规划中猎德村改造案例以及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C区案例,强调了战略引领的重要性以及片区统筹的必要性。此外,还谈到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处理利益分配问题,如工业用地与村民用地的比例关系等。

空间治理背景下重庆城市更新的两种规划途径

黄瓴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副主任委员

黄瓴教授首先从空间治理背景下城市(社区)更新的价值与内涵,以及新时期规划介入城市社区更新的契机与重要作用两个方面对城市社区更新进行了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基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翠云片区社区家园体系规划和重庆市社区规划试点示范研究——探索城市更新行动背景下山地城市社区规划编制、管控与实施新模式两个实践案例,阐述了新时期城市社区更新的规划途径。最后指出,社区更新应该回归空间的本体。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机制体制是走向可持续的城市(社区)更新与规划的关键。

非正规住房的正规管理北京城中村综合整治的挑战与应对

陈宇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陈宇琳副教授通过对非正规住房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中村治理的挑战,并对城中村综合整治的三种模式进行比较,最后对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可能性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城中村治理与拉美贫民窟治理相比,由于住房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更为复杂,也更具挑战;现有城中村综合整治关键在于处理好基本功能与可支付性之间的平衡;建议在城乡二元土地管理体系之外提供兼具市场性和保障性的第三条道路,为非正规住房的正规化提供制度保障。

深圳城中村的职住关系模式与更新策略思考

张艳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张艳副教授以深圳不同区位的14个城中村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从城中村与轨道交通的关系,城中村与周边商品房人群特征对比等方面研究了深圳城中村的职住关系模式,指出关注城中村更新的经济可行性,更要关注城中村更新的整体绩效;因村施策,城中村更新要放在城市职住空间的整体架构下考虑;城中村更新应该与保障性住房的结合进行一揽子的政策设计。

拆整结合,韧性发展——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的探委与实践

王嘉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委员

王嘉副总规划师首先阐述了对城中村认知的转变,提出城中村是低成本居住空间的重要保障、是多元活力的产业空间载体、是独具特色的人文场所,然后提出城中村更新逐渐从物质环境改善走向内涵式提升的导向变化。在此基础上,以深圳市平山村综合整治规划为例,提出功能多元、空间改善、长效运营的城中村有机更新框架。最后指出城中村有机更新应该互促共荣、服务大众、有效驱动、成本平衡、多元共治,才能实现长效可持续更新。

专题会议二"城市更新实施"

会议下午场聚焦“城市更新实施”,由边兰春副主任主持。


面向包容与共融的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

何深静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主任

何深静教授揭示了城市更新经历从资本积累工具到危机管理的转型,其相应的城市更新话语、政策以及实践随之转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长租公寓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建设目标。何教授梳理了长租公寓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剖析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外,强调了共建共治共享在当前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分享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共建的案例。最后,何教授总结指出,城市更新作为一种治理模式,需要实现从危机管理到包容与共融的转型。

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困局破解与外来人口居住保障

田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

田莉教授首先强调了居住权市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外来人口的居住权缺失的问题,并指出城中村在外来人口提出廉价住房上的重要作用,以及房地产导向城中村改造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及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以及外来人口居住权益保障的多种策略。最后,指出多方合作是破解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困局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城中村改造与租赁住房供应的联动是实现包容性增长、解决外来人口居住问题的重要路径。

城市更新投资项目经济评估问题

刘志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刘志研究员首先指出当前城市更新投资项目缺失经济评估环节,基于此提出城市更新投资项目应该采用的决策流程,并强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在保障经济有效、财务可行、环境可持续、社会可接受上的重要意义。城市更新投资项目的评估不应局限于投资主体视角出发的财务成本效益分析,还应从整个国家经济体的视角出发开展经济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化的城市更新投资项目必须是财务可行的、可融资的。其中,通过PPP项目可以提高城市更新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可融资性,刘志研究员对此展开深入介绍。

城中村改造的经济社会风险

蓝宇蕴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

蓝宇蕴教授在阐释城中村改造依据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城中村改造可能诱发的经济社会风险。在经济风险上,城中村改造一是可能遭遇改造资金难以平衡的挑战;二是涉及难度极大的重大利益关系重构;三是内部复杂的产权关系容易触发经济纠纷;四是改造带来经济方式变迁可能诱发本土居民生存困境或不稳定事件。在社会风险上,城中村改造一是涉及非正式流动人口聚居区的走向问题;二是涉及权力关系的变化及其风险;三是其拆迁安置方案制定和执行可能诱发风险。此外,城中村改造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一方面来自村社共同体或类村社共同体内部,另一方面源自大量外部矛盾的内部化。

城中村综合整治及其空间效应

仝德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仝德副教授梳理了城中村综合整治的内涵和类型,深入探讨城中村综合整治的空间效应。仝教授指出,租金和选址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促进渐进性绅士化,同时统租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伴随综合整治的开展,城中村从低收入聚居区变为青新市民宜居社区,其中集中整治比分散整治更能提升租户满意度。公共休闲设施、邻里关系、景观设施和住房质量是提高租客居住满意度的最有效途径。基于此,提出城中村综合整治未来实施路径的思考。

走向包容性增长的城市更新空间治理

赖亚妮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

赖亚妮副教授首先指出,不同的参与主体以及他们的行为和互动模式,是理解城市更新治理模式的重点和关键。欧美国家城市更新经历了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的转变,我国的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也正在发生变迁。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城市更新中的公共利益是空间治理的关键。赖教授以深圳为例,深入探讨了在产权关系和利益诉求十分复杂的存量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多主体的城市空间治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演变历程。最后,指出深圳城市更新在公共利益的实现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多重挑战。

从三旧到做地:广州城中村改造的策略转型与价值回归

吴军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军副总工程师首先分析了广州城中村特征与价值,并指出高质量发展时期城中村所面临的四大矛盾。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村庄更新改造的工具,并对“拆除新建”类城中村改造的两种重要工具——“土地征收和储备、三旧改造”与“三旧改造”展开剖析,揭示其中的利弊。基于此,介绍了从“三旧改造”到“统筹做地”的再探索,指出通过“统筹做地”实现了法律逻辑、价值回归、战略转型目标的四大转变,并聚焦于资金来源、补偿标准、收益分配、税赋认定的四个重点。通过“统筹做地”,实现城中村改造从市场主导到政府主导的转变、土地一级与二级开发分离,保障了土地增值的归公。

圆桌讨论

专题会议一“城市更新规划”和专题会议二“城市更新实施”的圆桌会议分别围绕“新时期城市更新需要关注的问题”、“城市更新实施的动力与挑战”的议题,由深圳市光明区政府谭权副区长、彭颖副区长,主旨发言和主题发言嘉宾以及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老师交流了各自的观点看法。

会议总结

会议结束,范悦院长对本次会议作了闭幕致辞,杨晓春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简要总结。杨教授指出,超大特大城市更新是个复杂多元的议题,专家们对当前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多角度的解析。为响应城市更新的时代需求,还需要从健全多层次治理体系、加强规划战略统筹与科学性民主性、注重公平公正及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权利、提高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的管理能力,以及完善政策与法规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讨。


转自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一条:2023年国际区域研究协会... 下一条:仝德老师参加2023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