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工作坊成功举办

2022年8月8日至8月14日,为期一周的“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工作坊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顺利举办。45名来自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国际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学员共同参与了工作坊四个板块的活动,即深圳市土地整备类和综合整治类项目实地走访、八场主题讲座、分组模拟活动和“城市更新关键词大搜索”的问题导向参与式研讨会。

8月8日,工作坊全体成员实地走访了深圳市坪山区沙湖社区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和龙华区元芬微棠综合整治两个典型项目。8日上午,坪山区沙湖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钟锡坚、坪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赖伟胜、区委政研室主任吴正红以及AECOM设计人员向工作坊成员介绍了深圳市土地整备利益统筹的政策体系以及沙湖社区土地整备的实践经验。8日下午,工作坊成员参观了龙华区元芬新村的微棠青年社区。深圳愿景微棠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洁舒就综合整治过程中统租改造的运行模式、社会经济效应、政府角色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8月9日上午,简短的开幕式后,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田光明秘书长带来了主题为“广东省三旧改造的经验与挑战的首场讲座。田秘书长首先介绍了广东省三旧改造的时代背景、目前需求、制度环境、现实问题和改造特点并列举了7个典型案例。其后,田秘书长详细讲解了广东省三旧改造的9个经验:设置门槛、规划管控、改造模式、利益分配、公配建设、连片改造、产业扶持、行政审批和项目监管。再后,田秘书长列举了在现行政策体系和市场背景下的5点挑战和7个转变,对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进行展望,对重点方向进行了一些研判。最后,田秘书长对广东省过去13年三旧改造进行了反思,并对下一步的改革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8月9日下午,第二场讲座是由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郇教授带来的关于城市更新的理论与路径选择的线上主题报告。李教授首先以利物浦、伦敦和广州为例,介绍了西方及我国城市更新的阶段,指出城市更新是城市生命周期的一部分,是一个社会经济空间不断迭代的过程。接下来,李教授又从我国财政分权的影响出发,通过中国城市开发的“土地租金剩余”模型及中国空间变化的地租模型详尽阐述了中国城市更新的经济学逻辑。随后,李教授讨论了中国城市更新在资源、产权、金融及空间等方面所面临的约束条件。最后,李教授又利用中国城市更新的产权-时间模型,并结合厦门市和广州市城市更新的相关案例,展望了城市更新未来的发展趋势。

8月10日上午,第三场讲座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陶然教授带来的“城中村和旧厂房改造中的土地运作问题”的主题报告。陶然教授首先从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入手提出了中国城市更新的理论和制度背景,深入分析了以土地为切入点促进城市更新实施的必要性。针对目前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中出现的激励不足、改造推进困难的问题,他提出通过土地用途的合理配置,以规范化的“工改居+工改工”,并向低效工业用地业主合理分配部分住宅用地出让金的方式来增加工业用地改造中的利润空间,促进改造顺利实施和产业招商有效完成。针对旧村居和城中村改造中遇到的诸如征地成本水涨船高、钉子户等难题,他提出“两个竞争和一个腾挪”的创新思路。通过引入供给方和潜在需求方各自内部的竞争机制,以及通过在更大的范围内综合推进改造项目从而实现用地指标在空间上的转移,提升土地价值,降低城市更新成本。最后,陶然教授通过四个案例详细分析了上述思路在实际中的实施方案与预期效果。

8月10日下午,第四场讲座的主题是“广东省三旧改造中的法律问题,主讲人是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监事长、政策与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龚军伟律师。龚律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广东省三旧改造的政策法律体系、一般流程与主要特点,从专业角度结合丰富的案例经验分享了三旧改造中的搬迁补偿、土地出让、自愿“集转国”、国企土地、村企合作等方面问题与解决方案。并专项介绍了历史征用土地的所有权问题、上海市的旧城改造经验、三旧改造当下市场困境与根源分析。课堂上龚律师还与学员就征地过程中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体出现的违规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纠纷中村民资格认定问题以及旧城旧村改造开发中工程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8月11日上午,第五场讲座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土地利用与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田莉教授带来的题为“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内在逻辑与体系框架:基于北上广深的实践的主题报告。田莉教授在梳理中国城市更新规划理论与实践演进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更新中的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基于土地发展权重构视角,揭示了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在逻辑与体系架构。通过建构“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比较分析框架,对比了北上广深城市更新规划与实施的特征,总结了各城市更新规划与实施的外部环境、共通性及差异性。田莉教授认为人地关系的约束与城市定位决定了城市更新实施策略的基本导向,城市更新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变化。

8月11日下午,第六场讲座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叶裕民教授带来的题为《城市更新与中低收入住房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伊始,叶教授对中国大城市中低收入租赁住房现状进行了剖析,发现当前可支付租赁住房比例虽然较高,但将住房质量纳入考虑后,可支付健康住房比例仍相对较低。同时,叶教授对当前三种典型的城中村更新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我国现行的城市更新模式缺乏全局观考量,存在加剧大城市新二元结构的风险。叶教授认为当前城市更新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通过构建“公共租赁住房-集体租赁住房-村民租赁住房”三足鼎立的租赁住房格局,改善中低收入可支付住房状况,并依此为抓手全面提升市民化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奠定人力资本基础。在报告结束时,众位与会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围绕本议题与叶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8月12日上午,第七场讲座是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仝德老师带来的题为“城市更新的空间效应与反思:深圳案例的主题报告。仝德老师在介绍城市更新空间效应研究内涵,梳理深圳城市更新历程和政策演化逻辑的基础上,阐述了深圳城中村的贡献。以白石洲城市更新为案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探讨了城市更新引发的被动迁居;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做包容更新,让城中村租客受到扰动最少;以及大数据在城市更新研究中的优势。仝老师讲述了深圳城市更新引发的规划调整,以皇岗村为案例进一步探讨自组织渐进式城中村改造的空间效应,以水围村柠盟公寓为案例,揭示了城中村综合整治的空间效应,思考了非正式制度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同时,仝老师呼吁大家,要时刻不忘城市更新的初心,一起砥砺前行。

8月12日下午,第八场讲座是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志老师带来的题为“城市更新国际经验与启示的主题报告。讲座从城市更新的本质出发,阐述了人、地、资本三大要素对城市更新的驱动作用和国际实践的时代特色。在回顾西方城市更新时代背景后,刘志老师重点关注国际实践中政府-市场-社区-个人的关系,介绍了国际上可圈可点的城市更新实践与启示,如巴黎奥斯曼城市改造中土地增值融资经验、城市产业转型驱动的更新典范毕尔巴鄂、城市多元合作治理模式下的巴塞罗那22@项目、市场导向的伦敦国王十字中心区更新、印度尼西亚城中村改善项目面临的资本冲突、以及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改善项目。最后,刘志老师指出城市更新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大多数是两难困境,而两难困境的解决在于城市更新目标的选择。

随着八场城市更新理论讲座学习结束,本次工作坊活动逐渐进入尾声。工作坊活动的第六天,浙江财经大学土地与城乡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金朔老师以深圳市某城中村为例,通过设置情景模拟博弈游戏活动,加深了大家对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了解。本次情景模拟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基本单元。各小组成员自主选择城中村更新项目中的利益主体角色,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模拟制定各组的城中村更新方案,并以汇报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成果。经过学员和专家投票,两个优胜组获得奖励。

小组汇报

优胜组领奖

8月14日上午,是工作坊的收官环节——“城市更新关键词大搜索”的问题导向式研讨会。经过多轮专家投票与学员投票,研讨会选出了专家心目中TOP5和学员心目中的TOP5关键词,北京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深圳)主任李贵才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易成栋教授、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缪春胜副总规划师、深圳万科城市更新杨轶副总经理、深圳愿景微棠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社区运营中心王洁舒副总经理、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王嘉主任和深圳坪山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姚早兴局长及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刘志主任先后对选出的关键词发表各自在工作和研究中的思考,并提出了针对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热烈且极为聚焦的讨论之后,刘志主任对本次研讨会所选出的关键词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本次研讨会深入地讨论了城市更新实践和理论前沿问题,加深了实践部门与学界的联系与结合,推动多方力量共同完善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理论体系。

  研讨会结束后,仝德副教授主持了本次工作坊的闭幕典礼。典礼通过小视频的形式回顾了各项活动和精彩瞬间,来自高校、规划院和投资开发银行的三位学员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收获与感想。最后,刘志主任致辞,向与会专家、各位学员和主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表达对在座专家和各位学员未来工作生活的殷切祝福。

上一条:仝德课题组硕士生潘向向... 下一条:仝德课题组硕士生潘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