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社会支持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刘涛, 韦长传, 仝德*. 2020. 人力资本、社会支持与流动人口融入——以北京市为例. 人口与发展. 26(2): 11-22.

引言

在城乡户籍制度以及流动人口自身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限制下,我国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入状况不容乐观,也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在大城市尤为突出。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的大城市偏好。大城市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而且还拥有更全面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随着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渐成为人口流动的主力军,大城市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也越发成为吸引流动人口定居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面临着人口疏解的压力,房价、生活成本等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推动了流动人口从城市中心区向外围地区的持续迁移。这种被动式的人口迁移,无形中增加了流动人口的被歧视感,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这种困境,意味着在大城市层面研究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假说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是流动人口与流入地社会互动的过程,流动人口自身的特质和能力与周边社会环境的支持是决定其社会融入水平的两个主要因素,而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特质则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提供了宏观环境。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从经济、文化、行为和心理四个维度测度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考察其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差异性,探讨特定城市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 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心理维度的影响可能是负向的;

  • 流动经历显著正向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但是非本地流动经历对心理维度可能产生负向影响;

  • 家庭化迁移有助于提升经济和心理层面的融入,但可能会降低社会适应水平;

  • 流动人口经常与同乡和外地人来往有利于经济融入,可能不利于文化融入和心理认同;

  • 流动人口经常与本地居民来往有利于经济、行为和文化融入,但心理认同可能受到阻碍;

  • 良好的社区居住环境可能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优质的社区服务环境可能会促进流动人口行为和心理层面的融入。

研究数据及变量选择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其中北京市流动人口样本共计6999份,实际研究样本共6600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参照杨菊华(2015)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测量的指标体系,在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经济融入、文化习得、社会适应和心理认同四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进而形成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

实证模型中,集中探讨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的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着重考察受教育程度和流动经历两个方面,社会支持则关注家庭化迁移(家庭支持)、社会资本(朋友支持)和社区环境(社区支持)三个维度的影响。

主要发现            
首先,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总体不高,不同维度和地区具有明显差异。在四个维度中,心理认同的得分最高,行为适应则严重滞后于其他三个维度;分圈层来看,从中心城区往外,社会融入水平逐渐降低。流动人口在中心城核心区的文化习得表现最好,在近郊区的表现最差;在中心城边缘区的心理认同得分最低,但在远郊区的得分最高。这种异质性是区域经济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1 北京市各圈层社会融入水平状况            

第二,人力资本积累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具有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流动人口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受教育水平越高,社会融入水平也越高,但两者在心理维度上的关系更为复杂。对于流动经历,跨城市流动有利于经济和行为层面的融入,而心理和文化维度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特定城市的社会文化特点,很难实现跨城市积累。随着在本地居留时间的增加,流动人口在心理和文化层面均有明显的提升。

第三,社会支持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其中,家庭支持通过经济和情感两种途径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在家庭化迁移的大背景下,重视并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是提升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关键。对于朋友支持,构建并拓展以本地居民的基础的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全方位的社会融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暗示着打破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居住隔离将可能有效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而对于因居住隔离造成的流动人口行为和心理失调问题,加强社区支持则可实现有效缓解。

表1 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最后,本文探讨了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的可能路径。其中,经济收入的提升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影响的关键路径,进一步印证了经济收入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基础性作用。此外,经济收入在不同类型人力和社会资本及不同维度社会融入水平的中介效应差异较大,提升经济收入对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入和行为适应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难以促进流动人口的心理认同。

作者简介:


刘涛 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韦长传 北京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硕士研究生

仝德 北京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条:城中村综合整治对租客居... 下一条:城市边缘区土地权属与开...